致力于医学论文编修发表的专业团队 联系我们
医学论文
客户评价 CUSTOMER FEEDBACK
  • K.J 副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朋友介绍与晋职尝试合作至今已成功发表3篇论文,最近一篇被外科学顶级杂志Annals of Surgery(IF=7.5)所接受。晋职是迄今为止我所合作过最为专...
  • m .t.z ----厦门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这已经是第三次找晋职医学了,和前两次一样依然合作的很开心。与晋职合作最让我放心的是晋职医学的专业性,现在网上有很多号称可以做SCI论文服 务的公司,太多将精力放...
资源资讯 RESOURCE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急诊医学论文

当前页面:医学论文 > 急诊医学论文 > 正文内容

病情分级管理应用于急诊患儿的效果分析

来源:搜集整理   日期:2020-12-01 08:25:13点击数:

摘    要:
目的 探究病情分级管理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急诊就诊的3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急诊就诊的4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病情分级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就诊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护理安全和就诊满意度。结果 两组抢救成功率和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就诊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就诊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情分级管理能够缩短就诊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强护理安全性,提高就诊满意度。
 
关键词:
病情分级管理 急诊 儿科 抢救
儿科急诊中,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不同措施。提高患儿救治效果,增加急诊患儿护理安全性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成为儿科急诊研究的课题[1]。但是,常规就诊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多变而复杂的急诊环境。病情分级管理是以“五级分诊法”为基础进行的病情分级救治模式,该模式贯穿于患儿入院至出院的全过程。本研究探究了病情分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急诊就诊的3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急诊就诊的4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在1~4岁,平均(2.30±0.60)岁;病程1~6 d,平均(3.20±0.90)d;疾病类型:高热惊厥25例,消化系统疾病3例,其它疾病1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4岁,平均(2.40±0.70)岁;病程0.50~50 d,平均(3.00±1.00)d;疾病类型,高热惊厥28例,消化系统疾病4例,其它疾病1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就诊管理模式。按照卫生部推出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的四分级管理标准对急诊患儿进行病情管理,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对患儿实行救治,并协助急诊医师进行抢救,根据病情开设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室、抢救室与辅助科室需独立分布。普通急诊患儿划分至急诊室,危重患儿划分至抢救室。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常规护理查房,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并进行诊疗操作。研究组采用病情分级管理模式:(1)病情分级管理:应用《五级分诊法》[3]将急诊患儿由红区(濒危)至绿区(非急诊)划分为5个级别。其中Ⅰ级为“濒危”,需立刻急诊抢救,患儿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恶性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呼吸窘迫、上气道梗阻伴明显喘鸣,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昏迷、惊厥持续状态、急性肢体瘫痪(<3 h),或出现外科情况,如胸腹、盆腔、脊髓损伤等;Ⅱ级为“危重”,需要15 min内进行急诊抢救,主要表现为发热超过41 ℃,或发绀,或出现心力衰竭、重度脱水、高血压危象等,或中度呼吸困难,出现瞻望、昏迷等,或患儿出现抽搐、误服、新生儿呛奶、气管异物、食道异物等,或120转运患儿;Ⅲ级为“危急”,需要30 min内处置,是优先抢救级别,主要表现为发热超过39.5 ℃,或肤色苍白,或出现心动过速、中度脱水、血压升高等,或轻度呼吸困难、轻度喘鸣,出现嗜睡、情绪淡漠等,或出现急性腹痛、广泛性皮疹,或需急查标本患儿;Ⅳ级为“亚急诊”,需1 h内处置,发热超过39 ℃,轻度脱水,气促或轻微喘息,患儿意识清楚; Ⅴ级为“非急诊”,需2 h内处置,发热超过38 ℃,循环稳定,无脱水征象,呼吸平稳,患儿意识清楚。(2)急诊分级候诊:根据病情分级,导诊护士将Ⅰ~Ⅱ级标识为红色,加盖优先就诊章,划分至抢救室,立即救治;Ⅲ级标识为黄色,每30 min评估生命体征,加盖急诊章,优先开具检查检验;Ⅳ~Ⅴ级标识为绿色,每1 h评估生命体征,划分至急诊室候诊。(3)住院后病情分级管理:通过《急诊患儿护理评估表》进行病情评估,得分≥9分的患儿需立即抢救;得分5~9分的患儿需转入儿科ICU进行下一步治疗;得分<5分的患儿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4)健康教育:由2名专职护士对患儿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对监护人进行发热患儿健康宣教,常用物理降温的手段与注意事项;对呼吸系统急症患儿,由护士讲解常用雾化吸入的方法和常见诱发因素;对于某些传染性疾病,如手足口病,向家属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饮食、用药等事项,加强皮肤护理。
 
3.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的比较:包括抢救成功率、住院率、就诊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①抢救成功率,即抢救成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值;②住院率,即住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值;③就诊等待时间,即入院至医生开始接诊的时间;④住院时间,即入院至出院所用的时间。(2)两组患儿护理安全的比较:护理安全包括护理差错(护理分诊差错和护理诊疗差错)及护理投诉。(3)两组就诊满意度的比较:采用自制就诊满意度调查表,量表总分100分,85~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5分表示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2~0.95,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每组例数×100%。
 
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和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就诊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两组患儿护理安全的比较:
研究组无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对照组出现1例护理差错事件(2.38%)和2例投诉事件(4.76%)。两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就诊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就诊的非常满意率(92.11%)高于对照组非常满意率(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整体就诊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P值 0.355
讨论 儿科急诊是护理纠纷高发的科室,因此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需根据病情进行预检,提高患儿救治效率,增加护理安全性[4]。传统的急诊病情分级受护士的主观判断所影响。而本研究的病情分级管理是依据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通过对患儿体温、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判断,再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就诊顺序安排,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护理纠纷[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抢救成功率和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就诊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病情分级能够有效减少患儿就诊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探究原因,病情分级管理不仅仅是根据生命体征和医疗经验进行分级,而是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和分级。护士根据不同分级进行颜色标识,明确患儿的危重情况和就诊顺序,缩短了抢救时间,节约了医疗资源。诸白美等[6]研究显示,基于病情分级管理的急诊服务系统可以将就诊时间缩短1.65 min,住院时间缩短2.03 d,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中,研究组无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对照组出现1例护理差错事件和2例投诉事件(P<0.05),说明基于病情分级管理的儿科急诊护理工作安全性更高,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急诊患儿护理评估表》评估病情能够有效把握患儿的病情变化。病情分级之后进行评估,使护理工作面向特定患儿,不同级别患儿得到不同的诊治,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王婉芳等[7]研究发现,病情分级分区管理能够增强急诊患者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失误与差错,在急诊患者安全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满意度是护理工作质量的体现。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非常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整体就诊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病情分级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按照疾病的救治需要进行分类,保障患儿及时有效得到诊治而不浪费医疗资源。阮一鸣等[8]研究显示,病情分级管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病情分级管理能够缩短就诊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强护理安全性,提高就诊满意评价。
 
参考文献
[1] 骆颖红,温加营,黄惠芳.急诊预检分级标准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127-129.
 
[2] 杜春花,黄卫.急诊分级分诊的临床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7):130.
 
[3] 白艳花.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制定与急救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7):142-144.
 
[4] 梁钟琴.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7):172-174.
 
[5] 杜春花,黄卫.急诊分级分诊的临床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7):130.
 
[6] 诸白美,赵丽.病情分级管理模式对儿科急诊患儿抢救效率及护理安全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2):269-271.
 
[7] 王婉芳.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8(7):145-146.
 
[8] 阮一鸣,吴骋,贺佳.患者病情分级系统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现况与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9):42-44,74.
标签:

上一篇:集束化护理联合体外震动排痰仪在急诊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浅谈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

合作客户


Copyright © 医学期刊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