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医学论文编修发表的专业团队 联系我们
医学论文
客户评价 CUSTOMER FEEDBACK
  • K.J 副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朋友介绍与晋职尝试合作至今已成功发表3篇论文,最近一篇被外科学顶级杂志Annals of Surgery(IF=7.5)所接受。晋职是迄今为止我所合作过最为专...
  • m .t.z ----厦门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这已经是第三次找晋职医学了,和前两次一样依然合作的很开心。与晋职合作最让我放心的是晋职医学的专业性,现在网上有很多号称可以做SCI论文服 务的公司,太多将精力放...
资源资讯 RESOURCE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中医药学论文

当前页面:医学论文 > 中医药学论文 > 正文内容

中医药对慢性病防控方法探讨

来源:搜集整理   日期:2020-11-20 08:40:57点击数:

摘    要:
 
常见的慢性病类型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病变、呼吸系统慢性病变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四个大类,这些慢性病变已经威胁到我国居民的健康,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中医药学内容广博、源远流长,在对疾病的治疗上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章总结了中医药在慢性病的防控中具有可行性作用,对慢性病进行了多层面的干预和管理,提高了中医药对慢性病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
 
慢性病 中医药 疾病防控
 
慢性病是非传染性慢性病变,不是特指某一种病变,主要表现为非传染性的病变,一般是由于积累不良生活习惯形成的。慢性病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病变、呼吸系统慢性病变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四个大类[1-3]。慢性病患者主要以老年人群居多,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变已经威胁到我国居民的健康,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慢性病患者不仅仅本身饱受长期病痛的折磨,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慢性病一般病情多样、病因复杂,需要中医药的治疗与中医养生调养并重。
 
1 中医药在慢性病的防控中具有可行性作用
 
中医药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对疾病的预防、治疗、控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4]。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从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由于狩猎与采食植物时,认识到食用某些植物或者某些动物会对身体产生某些作用,因而逐渐意识到某些动植物对人体起到治病的作用。随着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变与应用,中医药逐渐形成一门学科,具有科学性、理论性与临床应用性。如今,中医药学科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他国家也承认了中医药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病为其设立制度,如发牌制度、考试制度等,说明我国中医药对疾病防控与治疗是有效的、可靠的。
 
在我国,慢性病患者的缓解期和康复期一般留在家中治疗,但往往因为经济条件、健康意识、医疗条件等影响,患者康复状况与生活质量出现明显差异性,这个现象对慢性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5-6]。这需要求医务人员融入社区,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而中医药有着灵活性、多样性,疗效确切的诊疗方式与治疗手段,中医诊断治疗的技术和方法简单,不需要借助大型医疗设备,利于深入社区,容易被普遍慢性病患者接纳,展现出中医药简省合宜、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优势,特别适用于上门治疗,能克服慢性病防控的许多难题,社区中医卫生服务还具备成本低廉、减少投入、疗效确切的特点,可抑制迅速增长的医药费用,缓解慢性病患者和社会负担,加速医疗改革的顺利施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如今医务人员的工作模式是医生坐诊等患者上门求诊,但慢性病的防控呼吁医生不仅限于坐诊,鼓励医生亲自走进社区,发扬中医可治未病的精神,展开健康知识培训讲座,例如日常养生保健讲座、均衡合理饮食起居讲座等;对社区的慢性病患者可进行康复指导,如食疗、药膳、针灸、艾灸、按摩、理疗等;还可开设形体锻炼课堂,学习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传统医学中的健身功法八段锦、传统的养生功夫易筋经、中国传统拳术太极拳等;以及可为居民提供体检和调查走访等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包括以家庭、个人、特殊人群的分类以及慢性病的随访记录建档,实时检测社区居民健康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中医强调针对个体差异化进行治疗,具体问题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具体分析及时调整用药,例如很多患者患同样的一种病,但因为各人体质不同,开出的药方就各不相同,合理施药,才能更有效地防控各种疾病,这也反映出中医的辨证论治[7-8]。
 
2 在慢性病防控中使用中医养生观
 
中医养身观最突出体现为未病先防,提倡运动强身健体、合理饮食调理、情志调节、规律生活习惯,增强人体机能潜在的抵抗疾病因子的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指出“思想上要保持清静安闲,不要心存杂念。这样,体外不受邪炁干扰,体内心平气和,人体和外界达到统一,真气调和而没有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还能从何处来侵犯人体呢……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书中还记载,“几千年以来,方向的顺序没有改变,永远是东南西北,四季的更替没有改变,永远是春夏秋冬。所以,变的只可能是人的心[9-11]。”“其知道者”的“道”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应该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食饮有节”的意思是吃喝都要有节制。这里还涉及节气的问题。什么时间该吃什么东西,也就是什么时间得什么时间的气。
 
如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我们的祖先顺应规律,总结流传下来的经验,因为萝卜有透气和宣发的作用,能够健脾消积、止咳化痰、润肺生津、抗衰老、抗肿瘤,有解毒和破气的功效,所以吃萝卜也是让人身体透气,使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人体才会不生病,冬吃萝卜是一个非常好的防病治病的方法。生姜有温胃驱寒的作用,能够发散风寒、辛温解表、温化痰饮,有温阳和升阳效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能够健脾健胃、治疗寒凝疼痛,促进食欲和增加胃动力,也可以治疗呕吐、泛酸,增加肠胃功能,所以夏天人体内里寒凉,食用生姜是最好的选择,可以促进肠胃的运化,平衡身体内外,特别是夏天容易吃寒凉的食物和水果,吃些生姜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对人体起到防止发生疾病的作用,因此冬吃萝卜夏吃姜是很有道理。再比如说,现在我们都喝菊花茶,但是大家都不明白菊花茶的道理。其实,菊花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菊花得了春夏秋冬四季之气,与其他的花相比,它得的最多的是秋冬二气,很多花到了秋冬两季都不开花,只有菊花可以开。菊花多了秋冬二气,所以它可以补我们的肺和肾,“起居有常”就是说每天的晨起和晩上入睡,都要遵循“日出而耕作,日落而歇息”这一规律。按照这个规律,不过度劳累,身体和精神都得以保存,自然就能获得健康。
 
中医倡导未病先防,不同于当今预防医学上指向单一性的某一疾病提出来特殊性且具象化的防治手段。然而《素问》中还提到,“治未病”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别等已经生病了再去治疗,而是防范于未然,例如别等到已经发生乱事再去治理,应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已发生病变,然后才求医问药,相当于患病因子已经产生,然后才去治疗,也就如同察觉口干才去掘井,发现了战乱才意识到制造兵器,就为时已晚了。目前我国居民中普遍存在“防患”意识较薄弱的问题,部分患者由于工作压力、家庭、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未能对定期体检、预防疾病给予充分重视,至疾病发现时已经进入至中晚期从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12-13]。寓意是要防病于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处求医。这个思想观念与现代医学预防理念相符。唐朝药王孙思邈曾把疾病列为“未得病”“欲得病”“已得病”三个阶段,在祸患还尚未兴起时就消除它,在疾病还没有发展成重症之前就治愈它,在未出现疾患前就应该采取预防保健。这一观念非常先进,一直沿用至今。通过表现了解到,中医养身观不具备针对某一疾病的防控力度、并无优势可言,却对所有慢性病具有指导作用。
 
《素问》中还提到,“五谷为养”的意思是“黄米、大豆、小米、小麦,水稻”等谷物和豆类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主食。豆类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等,其他则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同时食用谷物和豆类,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五果为助”的意思是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味入五脏,以助脏器。现代五果泛指鲜果、干果和坚果类食物,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因此五果是饮食均衡中必不可少的辅助食品。“五畜为益”指牛肉、狗肉、羊肉、猪肉、鸡鸭鹅等禽畜肉食,主要给人提供蛋白质和脂肪,也是人体所需热能的重要来源,具有补益气血、填精益髓、强壮身体的功效。也能补充五谷主食中缺乏的营养,是均衡饮食的主要食物。动物类食物多为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更富含人体所不可缺少的氨基酸,是维系正常新陈代谢和增强防御机制的重要营养物质。“五菜为充”指韭酸、葵甘、藿咸、葱辛、薤苦,各种蔬菜是钙、钾、磷、铁、镁、铜、钴、氟、磺等无机盐的重要来源。包含多种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可増强食欲、助于消化、预防便秘、降低血糖血脂及预防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作用,故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由此可见,膳食均衡的重要性,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病变、呼吸系统慢性病变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防治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慢性病防控中使用中医整体观
 
近六成的慢性病取决于个人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引发形成的,不管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病变、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慢性病变的致病原因,归咎于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抽烟、酗酒等影响[14-15]。中医学对慢性病的认知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全面动态地掌握人体的心理、生理、病理变化,日常生活重视保养自己的身体,医生用药时注重平衡人体阴阳,呵护真气,增强人体机能潜伏抵御邪气的能力,预防慢性病的蔓延。中医整体观提倡综合干预,全面施治,可以更好地实现维持健康、防病治病的根本目的。中医学指出,人的身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各个器官,具有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功能,换言之病理上也是互相影响的。慢性病患者以长者居多,各种老年的慢性病,由于人体器官气血已衰,应待脏腑精气充足,人体正气才能逐渐恢复,不宜操之过急。遵照“急则治标”和“缓则治本”两个原则治疗,辨证施治。
 
4 在慢性病的防控中中医应保持与时俱进
 
中医离不开发展,不能固守自封,应不断地学习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吸取现代医学的精华,运用现今科技手段,拓展中医的“望闻问切”诊病方法,为“望闻问切”扫除盲区,使中医药学顺应现今医学潮流,提升中医药在慢性病变方面的预防和治疗能力。“治未病”曾把疾病列为“未得病”“欲得病”“已得病”三个阶段,这种分类方法十分科学严谨,并提出“当人体处于没有疾病的健康状态时,就应科学养生,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维持身体健康,治疗未病的必要手段。当人体处于受邪而未发病的亚健康状态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调治。从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到发病,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抓住人体尚未发病的时机进行治疗,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当人体已经患上疾病,就应该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加重或转变。当患者经过治疗而康复后,应该及时调养,防止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中医比西医更早的意识到预防学的重要性,并用于指导治疗。然而利用现代科技手法进行分析,很多传统理解意义上的“未得病”“欲得病”,实际上是“已得病”,这就要求中医药更新传统观念,要求临床医务工作者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将“未得病”“欲得病”的节点前移,多层面地对慢性病进行管理,提升中医药在慢性病方面的防治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毛毛,陈万青.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防控现状[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3):145-149.
 
[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1):856-870.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15):1-5.
 
[4]俞洁,林雪娟,杨雪梅,等.中医健康管理平台架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582-2584.
 
[5]胡秀静,吴小亚,王家骥,等.慢性病防治视角下的我国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发展回顾[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8):561-564.
 
[6]司向,翟屹,朱晓磊,等.我国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5):525-528.
 
[7]李和伟,王启帆,付宇,等.中医防控慢性病的优势与发展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4821-4823.
 
[8]周昌明,江萍,朱吉,等.中医体质辨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意义[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6,43(6):681-685.
 
[9]蒋璐,杜武勋,王智先,等.慢病治疗下的复方中药汤剂剂型发展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6):1298-1300.
 
[10]雷黄伟,陈淑娇,李灿东.中医健康管理参与慢病管理的原则[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2880-2882.
 
[11]张惠敏,李英帅,王济,等.基于“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的慢病防控方法学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2070-2072.
 
[12]蒲鑫鑫,冯坤,唐贵忠,等.重庆市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85-89.
 
[13]阮晔,程旻娜,彭鹏,等.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6):498-502.
 
[14]马帅,李晋磊,张娟,等.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的定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26(5):358-361.
 
[15]倪文庆,袁雪丽,吕德良,等.深圳市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与体质指数或腰围的相关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2):85-88.
标签:

上一篇: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下一篇:青蒿素的研究历程与价值

合作客户


Copyright © 医学期刊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