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医学论文编修发表的专业团队 联系我们
医学论文
客户评价 CUSTOMER FEEDBACK
  • K.J 副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朋友介绍与晋职尝试合作至今已成功发表3篇论文,最近一篇被外科学顶级杂志Annals of Surgery(IF=7.5)所接受。晋职是迄今为止我所合作过最为专...
  • m .t.z ----厦门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这已经是第三次找晋职医学了,和前两次一样依然合作的很开心。与晋职合作最让我放心的是晋职医学的专业性,现在网上有很多号称可以做SCI论文服 务的公司,太多将精力放...
资源资讯 RESOURCE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循证医学论文

当前页面:医学论文 > 循证医学论文 > 正文内容

循证护理干预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搜集整理   日期:2021-03-12 09:15:45点击数:

摘    要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A组(n=44例,常规护理)和B组(n=40例,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A组79.55%(P<0.05);A组4例重度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B组2例重度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完成随访;B组患者躯体、情绪、角色、认知、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预后恢复提供良好条件。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 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味且无刺激性的气体。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经呼吸道吸入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0.01%时,即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机体各组织缺氧,尤其是脑组织,严重者可因心、肺及脑缺血衰竭而死亡[1]。循证护理是卫生保健人员审慎地、准确地、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依据,并使之与熟练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病人的愿望,在某一特定领域作出符合病人需求的临床变革的过程,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2,3]。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44例,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20~72岁,平均(42.76±7.35)岁;中毒程度:轻度(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19例,中度(除轻度症状外,出现面色深红,多汗、渐进浅至中度昏迷状态)16例,重度(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或减弱,大小便失禁,血压降低)9例。B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71岁,平均(41.56±6.42)岁;中毒程度:轻度16例,中度15例,重度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未合并精神疾病;(2)免疫、血液系统功能正常;(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心、肝、肺、肾等功能异常者;(3)对氧极度敏感者;(4)认知、意识重度障碍者。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吸氧控制时间、升压时间及心理方面等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A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1)选取3名经验丰富的急诊科护士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提出关于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需要解决的问题,查询相关的研究证据,并严谨地评估证据,从而制定相关护理措施。(2)接警护士跟随急诊科医生出诊,在途中指导报警人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协助患者前往通风处,并指导报警人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窒息。(3)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转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清洁患者口鼻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若呼吸停止,需给予人工呼吸,必要时切开气管。(4)给予吸氧,并开放静脉通道,输入甘露醇,避免脑水肿发生。(5)现场处理完毕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急救车,运送至医院过程中保持呼吸及输液畅通。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神智等。心跳、呼吸停止者需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及时给予气管插管,采用气囊人工通气。在途中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工作。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显效:患者安全送至医院,经治疗后完全治愈,且无后遗症发生;有效:患者安全送至医院,经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存在一定认知障碍;无效:患者送至医院途中死亡,或经治疗后无好转[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生活质量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2个月随访,采用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包括躯体、情绪、角色、认知、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每项满分为100分,总评分为各项的平均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A组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A组4例重度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B组2例重度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完成随访。B组患者躯体、情绪、角色、认知、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3 讨论
急诊科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急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易产生医疗、护理纠纷。因此急诊科护理工作需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患者为中心,避免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5]。循证护理是近年来在护理工作中新兴起的一种护理理念,其构建在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它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论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患者需求进行结合,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循证护理同时也属于循证医学的分支之一。近年来,大量文献相继开展了循证护理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其要求是将有价值、可靠且科学的医学研究作为护理依据,通过发现、提出问题,由网络搜索到最佳的科研依据做出系统的评价,再将护理人员临床护理经验、技术结合,为患者提供综合护理服务,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6]。
 
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是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出200~300倍,故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最终造成组织缺氧窒息。空气中混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即可引起中毒,因此通过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提高组织氧储备与血氧弥散,可迅速纠正缺氧。及时高压氧、药物治疗是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愈率的关键。同时积极有效的护理工作亦是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坚实基础。Ahmad P等通过分析护理工作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价值发现,有效护理后患者抢救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循证护理干预通过循证的方法,即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结合护理人员经验与患者个体化病情,并制定一系列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很好的避免了传统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并取得了满意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循证护理的B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水平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A组(P<0.05),可见循证护理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预后恢复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曾琳琳,王晓波.优质护理模式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7,30(12):117-119.
 
[2] 吴秀敏.循证护理在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018):2622-2624,2625.
 
[3] Paulo M,Costa D E F R,Bonaventura D,et al.Nitric Oxide Donors as Potential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iseases Due to Endothelium Dysfunction[J].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20,143(11):797.
 
[4] 江英.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特点及护理研究新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14):2157-2159.
 
[5] 王薇,张敏,牛玉婷,等.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在循证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3):2845-2849.
 
[6] Namdjoyan S,Kermanian H ,Abolhasani Soorki A ,et al.Interactive effects of Salicylic acid and nitric oxide in alleviating zinc toxicity of Safflower (Carthamus tinctorius L.)[J].Ecotoxicology,2017,46(6):628-630.
标签:

上一篇:金黄散外敷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效果的Meta分析

下一篇:基于循证方法构建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辨证施术方案的临床研究

合作客户


Copyright © 医学期刊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