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医学论文编修发表的专业团队 联系我们
医学论文
客户评价 CUSTOMER FEEDBACK
  • K.J 副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朋友介绍与晋职尝试合作至今已成功发表3篇论文,最近一篇被外科学顶级杂志Annals of Surgery(IF=7.5)所接受。晋职是迄今为止我所合作过最为专...
  • m .t.z ----厦门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这已经是第三次找晋职医学了,和前两次一样依然合作的很开心。与晋职合作最让我放心的是晋职医学的专业性,现在网上有很多号称可以做SCI论文服 务的公司,太多将精力放...
资源资讯 RESOURCE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妇产科论文

当前页面: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内容

影响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来源:搜集整理   日期:2021-03-04 08:54:45点击数:

摘    要:
目的 探讨产妇产褥期抑郁症(PPD)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724例产妇进行产褥期随访调查,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将其分为正常组594例和抑郁组130例;比较两组产妇潜在影响因素分布的差异,筛选影响产妇PP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24例产妇PPD发生率为17.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产妇PPD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合并症(OR=3.343)、孕期焦虑抑郁(OR=4.660)、夫妻关系不和睦(OR=5.078)、无孕期保健(OR=3.152)、人工喂养(OR=2.535)、产妇睡眠质量差(OR=3.755)、产时并发症(OR=2.737)等。结论 产妇具有较高的PPD发生率,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应根据以上高危因素做好孕产妇的围生期心理保健工作,降低产妇PPD发生率,有助于产妇产后康复。
 
关键词:
产妇 产褥期 抑郁症 危险因素
 
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产妇在产褥期较为常见的精神综合征,表现为抑郁症或典型抑郁发作,产妇产前无精神病史,但在分娩才出现的精神障碍,其发病率高达15%~30%[1]。PPD可表现为焦虑、抑郁、不安、睡眠障碍等,严重者有精神障碍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家庭和睦及社会关系[2-3]。为此,本研究对724例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和随访调查,摸清产妇产褥期的抑郁情况,筛选影响PPD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台州医院附属妇产医院妇产科分娩的724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均在医院分娩;(2)均能够密切配合产后访视;(3)产妇对调查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调查;(4)调查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产前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病史者;(2)甲状腺功能异常者;(3)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者;(4)6个月内亲身经历过重大应激事件者。724例产妇中年龄22~42岁,平均(28.47±4.6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5例,高中183例,大专及以上416例;孕周35~41周,平均(37.54±1.73)周;分娩方式剖宫产260例,顺产464例;抑郁评分总分<10分594例为正常组,总分≥10分130例为抑郁组。
 
1.2 研究方法
于产后14 d安排产后随访人员进行上门访视或电话随访,对产妇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问卷调查,问卷填写完整并核查后方可签字回收。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妊娠合并症、孕期焦虑抑郁情况、夫妻关系和睦情况、婆媳关系、孕期保健情况、心理健康宣教情况、初产妇、早产、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产时并发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低出生体质量、泌乳量充足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产妇睡眠质量、月子期间婆婆照顾、产后抑郁量表评分等资料。EP-DS量表包括乐趣、心境、自责、恐惧、焦虑、悲伤、哭泣、应付能力、失眠、自伤等10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从未~总是),总分范围0~30分[4],总分<10分为正常,总分≥10分为抑郁。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产妇产褥期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对724例产妇产褥期进行随访调查,发现130例产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其发生率为17.96%。两组产妇年龄、妊娠合并症、孕期焦虑抑郁、夫妻关系不和睦、婆媳关系差、无孕期保健、无心理健康宣教、剖宫产、低出生体质量、泌乳量不足、人工喂养、产妇睡眠质量差、月子婆婆照顾及产时并发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影响产妇产褥期抑郁的多因素分析
见表2。
 
表1 影响产妇产褥期抑郁的单因素[例(%)]
 
表2 影响产妇产褥期抑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依据产妇产褥期是否发生抑郁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1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剔除标准分别为0.05、0.10。影响产妇产褥期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合并症、孕期焦虑抑郁、夫妻关系不和睦、无孕期保健、人工喂养、产妇睡眠质量差、产时并发症等。
 
3 讨论
产妇PPD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显示,724例产妇的PPD发生率为17.96%,这与李银岚等[5]报道的17.09%较为接近,由此可见产妇具有较高的PPD发病率,应引起产后人员的重视。多因素结果显示影响产妇产褥期抑郁的危险因素:(1)妊娠合并症和产时并发症:孕产妇在妊娠期和产时发生了并发症,容易受到病痛折磨身心难于承受,再加上过于担心、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6-7],容易影响心理平衡,在产褥期容易发生抑郁症。(2)孕期焦虑抑郁: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激素分泌的影响,孕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若未及时有效应对容易发展为产后抑郁[8]。(3)家庭关系:家庭的支持程度与PPD的发生率密切相关,丈夫能够积极参与照顾婴儿、月子期间有产妇母亲照顾、婆媳关系和睦等[9]有利于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4)无孕期保健:孕期保健如孕妇学校学习、心理健康指导等方式来为孕产妇答疑解惑、缓解紧张心理、减轻压力[10],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5)人工喂养:产妇产后担心身体变形想尽早恢复身材,选择人工喂养新生儿,也有因泌乳量不足而放弃母乳喂养,缺乏对大脑皮层和垂体前叶的刺激[11],使得产妇产后情绪容易发生变化,进而出现担心、低落、焦虑等情绪[12],严重者发展为抑郁症。(6)产妇睡眠质量差:产妇产后疼痛、日夜照顾新生儿、月子期间卧床时间较长[13],使得产妇睡眠较无规律、睡眠质量较差,导致产妇容易发生不良情绪,再加上产前产后较大的生理、心理应激变化,增加了产后抑郁症的风险。
 
产妇PPD的预防对策。结合产妇PPD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现在制订如下预防对策和措施:(1)提高医护人员、产妇及其社会对PPD的认知和支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PPD发生率居高不下,且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应从观念上提高认识,卫生部门应加大人力、财力、宣教等方面的投入,培养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提高心理干预能力,将产后心理保健纳入孕期保健管理范围[14]。(2)加强围生期保健:督促孕产妇定期进行围生期保健,对于有妊娠并发症、产后并发症的应及时治疗,尽量选择顺产、母乳喂养,产后通过多种方式改善产妇睡眠质量,对改善产妇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3)加强心理支持:妊娠期间就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心理压力大等不良事件,这说明孕期进行心理保健显得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到产后PPD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加强孕期心理保健管理,应主动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多指导和关心,鼓励患者家人多沟通交流,减轻孕产妇心理负担。(4)加强家庭社会支持:妊娠涉及一个复杂的关系,这涉及丈夫、家人、朋友等[15],应充分理解和支持孕产妇,家人的陪伴和安慰对孕产妇提高自信、减轻心理压力显得尤为重要;孕产妇应加强心理和人际沟通能力学习,积极改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争取家人的积极支持和帮助。(5)加强产后访视和PPD筛查:产后随访人员应尽量进行上门访视,无法上门访视的应进行电话随访,重视PPD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降低PPD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韦瑞敏.产褥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0):1432-1434.
 
[2]方晓敏,林艳.产后抑郁筛查工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7,24(21):23-27.
 
[3]李欢,罗惠文,陈玉燕.产褥期抑郁症与产后家庭功能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19(3):275-277.
 
[4]沈蓓蓓,林启萍,毛丽萍,等.联合运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产后抑郁筛查量表筛查研究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状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6):2031-2034.
 
[5]李银岚,马竞芝,赖菊.某社区产妇产褥期抑郁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2):1244-1246.
 
[6]孙雪,翟会玲,曹素艳.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2):181-184.
 
[7]王春慧,席小红,张克群.南阳市产褥期抑郁症病因的调查分析和防范措施[J].临床研究,2017,25(9):1-3.
 
[8]周华,秦志强,杨晓燕,等.常州市女性产后抑郁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6):1347-1351.
 
[9]王欲晓.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288-290.
 
[10]林秀红.孕期心理干预及健康保健对预防产后焦虑抑郁的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0):1528-1530.
 
[11]段一凡,潘丽莉,王杰,等.中国1 882对母婴0~7 d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1):61-66.
 
[12]李华丽,李维玲,刘冬红.西安某医院1 994名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1):1374-1376.
 
[13]刘红艳.珠海市斗门区农村妇女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4):3100-3102.
 
[14]李菲,黄美凌,曾迎春,等.高危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7,24(23):1-4.
 
[15]李佳,李晓璇,邓小华.广东省珠海市产妇产后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6):537-540,549.
标签:

上一篇:妊娠期急性呼吸衰竭与辅助机械通气

下一篇:妇产科优质护理在病房院内感染的效果

合作客户


Copyright © 医学期刊网 版权所有